<
    感谢在2023-04-01 13:40:35~2023-04-02 14:06: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只小梨花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6章

    汉武帝心中的疑问,祁衡并不知晓,不过这样的问题,即便是以弹幕的形式发出来,大概也得不到解答。

    [汉武帝晚年真心悔过了吗?恐怕并没有吧。无论是在《汉书》还是《史记》中,这封所谓的罪己诏都没有相关的记载,只有《汉武故事》这种志怪小说里边写到这个,这玩意儿能当真吗?

    何况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的汉武大帝,怎么可能诚心悔过,还写一封罪己诏来给天下人看:你们快看啊,朕做错事情啦!

    拜托,怎么可能,就算是up主有黑历史,也只会偷偷删掉,还留着给你们写道歉信呐?]

    视频被暂停在六宗罪的界面上。

    天幕里的男声先是浅浅叹一口气,才缓缓说道:

    【这里的文字像是变了一个人,在前面五宗罪里,还都是比较纯粹的谣言,也没提到什么史料出处,给人的感觉甚至有点像是为了博人眼球,选最荒诞的形象来捏造。

    现在他倒是知道《汉武故事》是半虚构的小说了,还拿出一副考据的样子。

    这种人来当科普博主最恐怖,首先站定一种主观的观点,然后只拿对自己有利的论据去堆砌一道墙,把自己埋在里面,不听任何反驳的观点,还要高举自己是考据党的大旗。

    在这样的一道墙壁内,很多不了解汉武帝的人,看到他的名头,看到那一面旗帜,也许就这样真的以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毕竟不是每一个普通观众,都会产生兴趣,进而去翻阅相关的资料。

    历史人物的形象,千人千面,每个人因为自己的因缘际遇,难免各持己见。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现象,只要是友善交流,每个人的意见都有人愿意倾听与交流。

    但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仿古通今?简单一些,听个故事博君一笑,再深入些,可以将之比喻成有升级系统的rpg游戏,和怪物战斗的同时,小心不要变成怪物,因为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回以凝视。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其中和自己对话。

    不过这也说远了,回到轮台罪己诏上,他说的其实也有一点道理,汉武帝的罪己诏是否真的在自我反省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这并不能得出罪己诏中无悔过之意的结论。

    即便在汉朝成文的《汉书》中没有记载这篇诏书被推广全国,《汉武故事》也不一定是全篇虚构。

    金屋藏娇,取名猪猪之类的故事,本身就带着一分奇幻色彩,当做野史一笑而过没什么问题,罪己诏这样的具体案例,也是有为真的可能的,不能一概排除。

    况且君子论迹不论心,我们再来看一看,在轮台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这几年的汉武帝,可以说是处于一个人生的低谷期。

    第一年先是巫蛊之祸,太子惨死;第二年,李广利再征匈奴,却投降而败;第三年,绝望的汉武帝试图去大海上寻求神仙的旨意,结果无功而返。

    也许还是因为亲爱的长子死于自己的疑病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变化也悄然发生。

    这个原本不可一世的君主开始反思,是不是他扩张的国策有问题,才会导致连年的失利。

    根据《盐铁论》的记载,汉武帝怜惜百姓生存之艰苦,甚至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将税率从原来的三十税一,改为实质上的七十二税一。

    不光是减免了赋税,他还下令推广新的农种工具,耦梨和犁车都是在这个时候推广开来的。

    当然这里的犁车不是咱们那种可以电机突突突的,还是用牛拉着,但是省力且高效,我看看能不能找个图。】

    天幕中的画面切换到一个白屏上,正是百/度二字。

    汉武帝奇道:“这便是那人叫朕去搜查的百/度?”

    之间上面又多出“犁车”二字,接着便出现了繁多复杂的画卷。

    上面还配有文字:

    [农村小伙儿发明摩托车犁车,一天耕八亩地!]

    [农用犁车批发就选16x8,阿x为你保驾护航!]

    [好犁车不如好肥料,金坷垃,亩产八千八]

    看得汉武帝是眼花缭乱,他虽然不事农产,但是对于治下的大致生产效率还是有所了解的。

    一个壮年男子,在地里劳作一天,也不过才一亩半,这“摩托车犁车”是何方神仙,一年便能八亩地?

    还有这“金坷垃”,亩产八千八,是什么样的神话,后世竟能发现如此珍宝,难道也是神仙的恩赐吗?

    不光是汉武帝一个人,群臣仰面看去,也是叹为观止,事农业生产的大农等官员,恨不得能把自己钻进天幕,将这些好东西通通都拿出来!

    不过祁衡哪里知道,隔着网线,会有这样一群古人眼巴巴地望着这些他们现代人早就看腻了的广告大流口水。

    现代人·祁衡只想给大家分享一点古时候有意思的小东西。

    他艰难地在一众广告中找出一张汉朝犁车的照片,放大展示给观众看。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样的农业用具有些简陋,但是在西汉年间,已经足够用于提高一定的耕种效率。